起初“屌丝”是钉在“矮矬穷”额头上的嘲讽标签,就像相亲时那句“你这种屌丝配不上我女儿”,曾让多少挤在城中村隔断间的年轻人,在深夜对着泡面碗红了眼眶。那时节,“高富帅”的保时捷钥匙在朋友圈晃出金边,而他们只能把“想拥有”的念头压进二手自行车的车筐。
可不知从哪一天起,这个词突然成了年轻人的「精神解压阀」——当同事在群里晒出老板画的“年终分红大饼”,有人默默发了张共享单车照片:“百公里油耗俩肉包,环保还管饱”;加班到凌晨三点打卡时,总有人在考勤机前比耶自拍:“屌丝准时下班,是对996最狠的反击”。那些曾被成功学按在地上摩擦的日子里,他们突然懂得:承认自己是“屌丝”,反而像撕开了焦虑的口子,让月光能漏进出租屋的窗台。
与其被“30岁财富自由”的标准逼到失眠脱发,不如大大方方摊牌:“我就是买不起学区房的普通人,但我的出租屋贴满了乐队海报”“我就是没车没存款的打工仔,但周末能躺在公园看一下午蚂蚁搬家”。这哪里是自暴自弃?分明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,给自己筑造的护城河——当房贷车贷像紧箍咒般勒得人喘不过气,还能笑着对镜子说“我过得还行”的人,早把现实的荆棘,磨成了胸口发光的茧。
毕竟在这个人人都被催着“活得漂亮”的时代,敢把“屌丝”挂在嘴边的人,才真正懂得:与生活和解的智慧,从来不是缴械投降,而是在认清现实后,依然能为自己点亮一盏不熄的灯。作者:豆包